當下,真人秀體驗類節目熱播,使“吃苦教育”、“體驗式學習”等教育方式再次引起社會熱議記憶體。有人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培養了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有人則認為此類做法違反教育規律。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1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記憶體8%受訪者贊同父母對青年少進行“吃苦教育”。65.7%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受訪者認為磨練青少年的意志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穫。
  受訪者中,學歷快閃記憶碟為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分別占60.1%、7.9%和1.3%。
  68.0%受訪者認為吃苦教新竹售屋育有助培養孩子受挫能力
  什麼樣的教育屬於mSATA“吃苦教育”?
  在受訪者眼中,體驗農村生活(64.0%)和野外拓展訓練(52.5%)是受訪者選擇吃苦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時,暑期打工(47.0%)、家庭勞動(43.5%)、貧困地區短期生活(41.6%)、參訪革命老區(22.7%)等也是受訪者選擇的吃苦類型。
  作為一名高一學生,靳童利用今年的暑假遠離寧夏的父母,到四川打工。他覺得兩個月的獨立生活讓自己變得堅韌,學會體諒父母。“在家生活時,沒錢了就向爸媽要,但出來後沒向父母要過一分錢。”靳童說。“一個人的成長,必須得承受一些一個快要長大的人該承受的事情”。
  據北京一所夏令營機構的秦暉老師介紹,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吃苦教育的夏令營比較少,許多夏令營是將吃苦教育融入其中。“像我們的戶外拓展夏令營,就將團隊精神和擔當能力融入其中。”秦老師說。“其實是對孩子綜合素質的一個訓練”。
  調查顯示,68.0%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其次,初步接觸社會(60.6%),塑造堅毅的品格(59.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50.4%)也是受訪者認為父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的原因。
  對於吃苦,58.6%受訪者認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調查中,65.7%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對孩子發展有很大幫助。其中,磨練意志(66.9%)、培養良好習慣(63.5%)、增強責任感(61.7%)、提高團隊精神(45.1%)是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帶給青少年的主要收穫。
  曾送孩子參加過體驗式真人秀節目的陳銳強認為,女兒在互換體驗後,學會了珍惜和傾聽。“以前她覺得自己什麼都對,不願意與父母交流。現在會逐漸把她的想法告訴我們。”陳銳強說。
  據地方衛視一檔生活類角色互換節目的製作人員趙勇輝介紹,農村生活會對一些城市的孩子形成衝擊,能夠激發他們對生活的重新認識,回家後更願意與父母多溝通。“但是體驗並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些孩子成長階段中的一個經歷。”趙勇輝進一步說。“個別孩子在參加節目後,學習成績、與人溝通等方面都有所改變。但是家庭環境等因素可能導致孩子重新出現一些問題。這是需要註意的”。
  在孩子接受吃苦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們的角色應如何定位?陳銳強認為吃苦教育同時也是對家長的教育。“其實孩子的錯誤,很多時候是大人的不理解造成的。家長要進入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才會理解”。
  調查顯示,58.6%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更應註重在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正準備生二胎的林穎認為,吃苦教育不等於虐待教育,孩子在鍛煉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吃苦的目的不在於讓孩子受苦,是讓他體會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為了讓孩子吃苦,就給他的心裡留下不好的影響”。
  孫雲曉:吃苦體驗應是富有挑戰且美好的經歷
  多數受訪者認同吃苦教育會對孩子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對有關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家長們各有不同的想法。
  “在進行吃苦教育之前,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避免產生對立情緒。”趙勇輝認為,只要體驗能夠激發孩子的善良,對生活的認識,產生一些觸動和思考就是不錯的吃苦方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指出,吃苦教育需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不能把吃苦看成單純的受罪,單純的受苦受罪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回到家裡‘加倍補償’。要避免在教育的過程中走極端。”孫雲曉說。“作為一種教育的設計,吃苦教育應是一種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過程。對青少年來說,這裡面需要有磨練與挑戰,同時是難忘而美好的”。
  調查顯示,多讓孩子接觸社會(56.1%)、學校組織相關活動(48.4%)、吃苦教育內容充實多樣(44.7%)是受訪者認為吃苦教育應該改進的地方。
  孫雲曉建議,“正常的體育鍛煉就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吃苦訓練。這種訓練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他認為,體育鍛煉不脫離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是青少年有意識的、力所能及之內的吃苦。“從國際趨勢看,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意志磨練,對青少年的體能、意志、智慧的塑造都包含其中”。
  “只有喚醒青少年內心的需要,喚醒他挑戰自己、適應艱苦環境的意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孫雲曉說。  (原標題:81.8%受訪者贊同對青少年進行吃苦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97zuvj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